第二十六章:黄巢,注定霍乱天下的男人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w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p1() 第二十六章:黄巢,注定霍乱天下的男人 有些人或许武力并不出色,智力也不算顶级,但是却注定成为霍乱天下的根源,黄巢就是这种人! 原史上的黄巾军走过很多弯路,但是这一世有黄巢这位智力高达95的造反王做为军师,黄巾军自然不会再走以前走过的弯路,继续再重蹈覆辙。.. 原史上黄巾起义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,一得罪了天下世家,二行流寇策略。说的是有两点,实际上只有一点,就是黄巾军因得罪了天下世家,所以不得不行流寇策略。 黄巾军为什么会得罪天下世家? 东汉立国之初,光武帝刘秀通过与天下世家共享天下的承诺,从而得到世家的支持重立大汉,不过这也造成了如今尾世家大甩不掉的局面。 世家豪门的总人数只有不到大汉总人数的百分之一,但却占据天下百分之九十五的财富,而且依然大肆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侵占民田,百姓活不下去了,自然会站起来反抗。 黄巾军中几乎都是这类贫民,所以也不难想象黄巾军对待世家大族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。 原史中,黄巾军对待世家是不分好坏,见到就直接屠杀的,所以自然受到所有世家的联合抵制,这直接造成后来每当黄巾攻城时,城中的世家大族都会联合起来帮助汉军守城。 而且世家的支持力度很大,要钱给钱,要粮给粮,要物资给物资,若这样依然守不住的话,甚至还会派私兵协助守城。 不帮忙不行啊,一旦破城那可是家破人亡的结局,所有族人都会被杀,家业也便宜了黄巾贼,这是所有世家都无法接受的,所以自然是纷纷反抗。 所以说黄巾之乱与其是张角要造汉室的反,倒不如说是广大贫民要造富人的反,这是由汉室内部积累已久的阶级矛盾,从而引发的一场贫与富之间的战争,黄巾就是贫民阶级的代表,汉室代表的则是世家阶级。 贫民百姓有什么?除了自身外,什么也没有。可豪门却掌握着权势物资财富和知识,所以贫民百姓与世家豪门之间的角逐,向来都是不公平的。闪舞小说网.. 东汉时期世家的力量更是远超其他朝代,连汉室也不敢轻动,又更何况张角呢?所以从站在天下世家的对立面的那一刻开始,黄巾起义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。 汉室有世家协助守城后,顿时防御力大增,而黄巾军的推进速度则大大降低,直到最终后继乏力,停滞不前。 攻不下城池也就意味着队伍无法继续壮大实力,而此时已反应过来的汉室,在面对亡国危机之时,爆发出来力量也是极其惊人的,黄巾要想抵挡就不得不转换策略,行流寇策略来壮大自己,否则只有被剿灭。 不过这一世不一样,有黄巢这个智者在,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黄巾军主动往坑里跳。 黄巢首先是当着所有渠帅的面,向张角陈述了得罪天下世家的坏处,和对今后发展的不利,黄巢原以为将道理讲出就会得到众人会认同,可是却没想到遭到除张角外,包括洪秀全方腊在内的,所有渠帅的反对。 这时黄巢才知道黄巾,或者说是百姓,对世家到底是多么的怨恨,黄巢虽也属于寒门,但家中不至于揭不开锅,所以最初对这种怨恨理解不深,不过现在明白了也不晚,这种怨恨不是一两天形成的,而是经过200年的积累,几乎无法化解,就算自己等人不举事,未来也肯定会人站出来反汉的,大汉该有此劫啊。 虽然所有渠帅都不认同,但是黄巢并没有放弃,而是改变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劝说。 黄巢是这么说的,汉室和世家就好比两座大山,黄巾想要将其彻底移走,定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,两座山一起搬的话,既费时间又费力,得不偿失,而一个一个地搬,则会轻松很多。 大汉和世家就好比这两座大山,我们完全可以在将大汉灭亡之后,在调转枪头对付世家也不迟啊!而两个一起对付的话定是费时又费力,所以为什么不用省时又省力的方法呢? 黄巢简洁的比喻让所有渠帅都为之沉默,最终张角拍案决定改变黄巾军的原有方针,改为不再针对天下世家,而是针对为祸一方的小型世家。 张角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拯救了注定失败的黄巾军,如果黄巾军依然站在天下世家的对立面,就算有项羽等召唤人物的协助,也是注定无法成事,毕竟个人再强也无法对抗大势。闪舞小说网.. 黄巾军改变了对天下世家的态度,而天下世家见黄巾军没有招惹自己,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去主动招惹黄巾军,汉室兴亡他们才不再乎,他们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家族兴亡,再说王朝更迭也没什么不好,说不定还是自己家族壮大的机会呢! 当然还是有人在乎的,就是那些臭名昭著小世家,这些世家见平日里的那些贱民们居然敢站出来造反,而且只因一点“鸡毛蒜皮”的小事,就对自己下手后,顿时惊恐至极,于是全力协助官兵守城。 小世家的力量毕竟有限,根本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,不过对驻守官兵来说,蚊子再小也是肉,聊胜于无嘛! 在黄巢的影响下,这一世的黄巾军没有受到天下世家的联合狙击,在汉室反应过来之前,攻城略地自然是十分顺利的,而有了持续供血的根据地后,黄巾军自然没有必要和原史上一样行那流寇策略! 什么是流寇策略? 就是不理生产,不管农桑,也不以占据地盘为主要目的,攻下城池后,以劫掠手段为主,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起义军的实力。 流寇策略有利有弊,好处就是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起义军的实力,从而面在对官兵的围剿时能多几分胜算。 坏处则是难以控制,一开始开始还好说,不过尝到甜头后,杀红眼的起义军可就不会在管什么礼仪道德了,到时义军将会变成乱军,名声彻底败坏不说。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。 黄巢自己的造反之路,走的就是流寇策略,不,比流寇策略更彻底,或许称之为蝗虫路线应该更加合适。 当然,黄巢之所以这么干,那是因为他没有选择,若有选择的话,以黄巢他95点智力,是绝对不会选择行流寇策略的。 黄巢不像张角拥有的这么好的造反基础,起义军不但兵微将寡,而且出于被动状态,在这种敌我实力过于悬殊的情况之下,若不行流寇之策的话,等待黄巢的就只有被剿灭一途。 历史上的黄巢将流寇战和运动战给发挥到了极致,队伍在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中,不但没有减员,反而越打越多,义军每破一城后,立马夺粮毁城,百姓失去居所和食物后,除了加入叛军外,除了饿死也无路可走。 每当义军粮草不够时,黄巢更是直接以人肉充粮,所以黄巢的军队每到一处,几乎都是赤地千里,当地的那些百姓并不是被杀完,而是被吃完的。 黄巢魔王的名声也是由此而来,凭借这种残忍的手段,黄巢一次次打破唐军的封锁,而且给唐军带来巨大损失,最终硬生生拖垮了唐朝,葬送了这个华夏史上最伟大的王朝。 正是因为黄巢名声臭到了极致,所以他才深知好名声是多么的重要,打天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没有好名声去引的四方豪杰来主动投的话,想成事几乎是不可能的。 只要行了流寇策略,那起义军的名声迟早都会彻底败坏,这几乎是无法改变的,到时候不但不会有人才投奔,而且连百姓都不会主动加入义军,队伍再也得不到常规的兵力补充,这对一支任何起义军的打击是致命的。 不过历史上的黄巾军又为什么要行流寇政策呢? 别看原史上的黄巾起义的规模确实很大,初起叛乱人员就多达百多万,后来更是波及到千万人,汉室经历这场****后,人口直接从五千万降到三千多万,一千多万人在这场中丧生,足可见黄巾起义到底造成了多大的破坏。 不过破坏虽大,可实际上黄巾军并没有攻下多少地盘,世家的阻拦给黄巾军的攻城造成极大的困难,真正占据地盘其实连一州之地都没有,而且地盘与地盘之间也连不起来,都是一块一块的飞地,随时都有可能被汉室重新夺回。 所以黄巾军才会行流寇策略,因为与其被汉室集中力量逐个消灭,还不如行流寇战,主动出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 而在生死面前,名声就有些微不足道了,毕竟连命都保不住的话,要名声又有什么用? 黄巢的建议使原本注定失败的黄金起义多了那么一丝成功的可能,只诛杀为恶的小世家,如此虽也得罪了世家,但也没得罪死,不至于站在天下世家的对立面。 而没有世家阻拦的黄巾军,其攻势几乎是一帆风顺,黄巾军在攻下城后立马诛恶放粮征兵,留下了部分的驻守兵力后,黄巾主力军立马继续攻略其他城池。 这么做虽然会随着地盘的扩大,而造成兵力分散影响战力的局面,但是却可以保证统治的稳定,源源不断的为黄巾军输血,增强持续作战能力。 当然,除了以上种种,黄巢还为张角制定了一统天下的战略:黄巾天国三步走战略。 第一步,集中力量拿下豫州。 由于太平教在各地之间的势力强弱分布不均,有些地方的实力其实并不足以解决当地官兵,于是黄巢向张角建议将36路义军中势力相对弱小的先调离当地,先集中力量拿下重要的可以拿下的地盘。 十鸟在林,不如一鸟在手。 由于太平教在豫州的影响力最大,再加上豫州是大汉最富裕,人口最多的大州,所以成为了黄巢的第一目标。 张角看到了黄巢计划后,认为可行性很高,于是直接将从36路渠帅中抽调了12位在豫州举事,而且将项燕也派了过去,以保万无一失。 而第二步则是以占据中原之地为主,hb为辅,荆扬在次之。中原就是兖豫徐三州,hb则是冀青幽并四州。 中原之地虽易攻难守,但由于出于腹地,故而守军较少,富裕且人口众多,若能全据中原,可得兵百万。 hb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,全据则可立于不败之地。 我太平教在荆扬势力最弱,故此二州可暂缓攻伐,也无需浪费过多力量,只需一偏师,能取则取,不能取则罢。 至于黄巢计划的第三步就简单粗暴多了,就是在第二步实现的基础上,合黄巾百万之兵,直接碾压大汉都城洛阳,一战灭汉。 ; ...第二十六章:黄巢,注定霍乱天下的男人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