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23章 山西惊变(上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w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能站在这的,都是当初在边军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油子,清廷那点九九,哪里猜不出来?不仅是姜镶,他们何尝没有担心清军过来架空他们,但相较于姜镶,其实对于这些将佐而言,并不怎么怕清廷清算,他们又不是主帅,最多被打散掉到其他地方。

    不过姜镶一番话说得还是在理的,自从江南光复后,无论明清双方,心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    过去,是清军入关时横扫天下、势不可挡,对于这些降清汉将而言,要么投降,要么就得死,相较而言,投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    可现在不一样了,明廷又支棱起来了,已经能和清军划江而治了,而且自朱由榔肇庆起兵,到现在,才不过三年多的光阴,谁知道再过三年,会不会再来一次洪武北伐?

    这年头的人相当迷信,清军入关后摧枯拉朽,所向披靡,无论是清廷自己宣传,还是给关内文武官员的观感

    ,都是“大明天命已失,满清天命所归”,不仅投降的人这么想,其实很多明朝忠臣也是这么想的,只不过他们是抱着某种“殉节”的悲壮感在抵抗罢了。

    军事上的战果和宣传效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,现在局势反过来了,清廷被打得落花流水,大明又回来了,这说明什么?明廷被逼到那岭南大海边上都能反攻回来,这不是天命未绝是什么?

    昔日前汉二百年社稷,都能有个光武中兴,大明快三百年了,有个光烈中兴也很正常吧?

    从后世人来看,这种思想挺荒谬的,战争胜负关天命屁事,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,这就是他们的世界观。

    当初张献忠临死前,让孙可望投奔明廷,理由就是“明朝三百年正统,未必遽绝,亦天意也。我死,尔急归明,毋为不义。”

    站在一旁的孙齐信见状,也知道自己得加上一把火,站出来朗声道

    “诸位将军,在下乃是大明锦衣卫探马司千户孙齐信,不瞒诸公,朝廷大军已经聚集湖广、江淮,只待山西一声炮响,两路齐出,清军必然无暇它顾。”

    这话其实是在诓人,明军并未有北伐的准备,只是佯攻罢了,但这当然不会给这些将佐说明。

    门外数百甲士锁住大门,局势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“末将愿为前驱!”

    众将纷纷下拜。

    “好!本将已受天子钦封晋国公,光复右军都督,自即日起,割辫起义!”

    “锃锃”

    刀光闪过,十数条金钱鼠尾一刀两断。

    众人分别退下,统领城内外各部兵马

    当然,也有想通风报信的,但在锦衣卫的协助下,不难发现。

    比如云川卫副将杨振成就想和清军联系递信,求得富贵,还想趁机兵变擒杀姜镶,被提前发现。

    当场枭首,悬之东门。

    姜镶的战略很简单,宣府太远,没必要分散兵力,直接放弃,由自己弟弟姜?坐镇镇虏卫、阳和卫,把守大门,延迟清军攻势,大同严防死守,消耗时间,而后各地军将云集响应,在山西各地掀起抗清风潮,令清军分身乏术,若能合力击破清军自然好,若不能便从偏头关延长城内侧转入榆林。

    姜镶兄长姜让也已经收到书信,届时榆林同时起兵,为义军后路。

    明廷非常慷慨的封姜镶为右军都督,姜让为右军同知,姜?为佥事,一家三兄弟总领一军,可谓显赫了,至于什么尾大不掉之类的,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,先把对方套牢,反了清再说。

    哪怕姜镶占据西北后拥兵自重,那也比不反的强。

第23章 山西惊变(上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